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土木工程系成立于2004年,现有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交通土建方向、岩土工程方向)、地理信息科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等6个专业,现有在校生2758人;现有教职工53人,行政管理人员11人,专职教师42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33人,副教授或高级职称14人,讲师或中级职称25人。其中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建造师、注册检测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共18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获得多项荣誉,现与多家设计院及建筑公司签署长期的产教合作协议,并创建校外实践实训基地。规划在新校区陆续建设结构工程实验室、基础力学实验室、给水排水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实验检测中心、绿色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等,创建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现已创建土木工程创新研究中心。
—————————————————————————————————————————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是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空间系统。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知识基础、优良的创新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水利、国土资源、测绘地理、能源交通、城市规划、生态环境、教育等部门胜任地理信息的研究、管理、开发、分析、应用工作等生产实践或科研工作;为国内外地理信息及相关事业服务。
主干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与GIS应用、地质数据处理与计算机成图、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基于MO的GIS开发、区域发展与规划、地理空间分析与建模、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编程、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摄影测量原理土地利用规划、地理国情监测、自然资源学、自然灾害学等。
实践教学
本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主要有测量实习、地理信息综合实训、地理学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基于MO的GIS开发课程设计,区域发展与规划课程设计、地理空间分析与建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现与土木研究中心,湖北地信集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地理空间技术,物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地理信息方向的人才需求迅猛增长,其毕业生需求量大,目前我系学生就业范围广泛遍布社会各个行业,主要集中在地理勘察,建设,设计及各项应用。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测绘地理、能源交通、城市规划、生态环境、教育等部门胜任地理信息的研究、管理、开发、分析、应用工作等生产实践或科研工作。
也可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素养和自然科学基础,具备扎实的软件开发、地理信息知识和专业技术,富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地理信息科学领域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建立在地理学基础上,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辅助手段。相对于地理学专业,本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地理信息问题的能力。为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该专业企业实现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多方向就业。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任课教师3人,其中教授职称1人,讲师职称2人。
创新创业教育
本专业坚持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办学指导,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组织竞赛活动,通过“超图大赛”促使教师改革课堂授课模式与方法,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
教授授课情况
要求具有教授职称的老师必须每学期对本科生授课一门次以上,主要针对计科《自然地理》、《GIS导论》、等核心课程授课,同时深入引领本科学生在课程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实训、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兴趣。
学风管理
从系部、教研室、教师高度重视到课率,听课率。严格课堂纪律,严查考勤。通过课程改革,改进授课技巧、组建工作室、激励学生参加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努力提升听课率。
建筑学
培养目标:建筑学是一门高度概括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本专业培养适应全球化时代建筑学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态,不断跟踪建筑学科发展前沿,适应学科发展、城乡可持续发展建设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建筑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富有建筑师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本土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的思辨精神,兼具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国内一流应用型建筑学专业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除公共必修课外有:空间造型、环境色彩、建筑设计初步、建筑构造、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物理、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设备、建筑法规与建筑经济、室内设计、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建筑表现技法、工程测量等。
实践教学:空间造型实习、环境色彩实习、测量实习、建筑师业务实践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学生应拥有较为广泛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面,具有扎实的建筑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技术能力,具有认知与调研、分析与研究、设计与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和建筑师的职业基本素质。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各级建筑设计、管理部门从事建筑设计与管理工作;也可到规划设计、市政设计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工作,或到有关教学、科研、决策咨询、开发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建筑开发工作。
专业特色:以“卓越化、创新型、应用型”为核心理念,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坚持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坚持教育过程阶段性与持续性的统一,坚持培养未来建筑师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的统一,以开放的教育理念推动多层面、多方位的教学合作途径,使学生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灵活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以便进入社会后能尽快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
创新创业教育:坚持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组织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促使教师改革课堂授课模式与方法,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
学风管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端正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学习、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上。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使学生能更够为严谨地参加考试,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考风,创建文明和谐考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城乡规划
培养目标:城乡规划是一门高度概括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本专业培养不断跟踪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前沿,适应学科发展和城乡可持续发展建设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备城乡规划基础理论及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能够胜任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国内一流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除公共必修课外有: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地理学、区域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建设史、城市经济学及城市开发、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等。
实践教学:空间造型实习、环境色彩实习、测量实习、社会调查、城镇综合调研、规划师业务实践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学生应拥有较为广泛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面,具有扎实的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技术能力,具备处理城乡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遗产的复杂关系的实践能力;具有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及业务工作范围:政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研究机构的规划设计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城市开发和市场服务机构;以及大型企业的决策研究、项目策划、工程咨询等工作;高等院校的城市规划教学和研究工作。
专业特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坚持城乡规划知识教育、综合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统一,以开放的教育理念推动多层面、多方位的教学合作途径,使学生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灵活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以便进入社会后能尽快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
创新创业教育:坚持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组织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促使教师改革课堂授课模式与方法,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
教授授课情况:具备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主要作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建设史等专业理论课程和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设计课程的主讲人。
学风管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端正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学习、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上。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使学生能更够为严谨地参加考试,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考风,创建文明和谐考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负责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方向的教学与管理。主要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业与民用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有工程的勘测、造价、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造价、施工等部门从事造价、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经济数学、工程力学、管理学、建设工程法律法规、运筹学、统计学、地基基础、土木工程监理、建筑设备、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测量、施工组织、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技术、工程管理管理与实务、BIM工程造价软件应用、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等
实践教学
本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现在正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
随着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各类工程项目不断发展,需求数量一直层高不下,其毕业生需求量大,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的需求也是持续不断,目前我专业学生就业广泛:住建局、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监理企业、建筑咨询企业等。
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识图制图,测量放线,施工工艺,质量、进度、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工程施工、管理及服务的建筑工程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该专业相适应的工作岗位有工程管理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施工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质检员、造价员等。专业核心能力:工程管理现场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主干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工程管理测量、建筑识图与构造、工程管理计量与计价、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力学与结构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建筑领域和其它建设部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与管理、监理服务与咨询、建筑设计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确定了该专业“以工程管理施工实践为核心,以生产为背景,以实践为主线”的专业建设模式,构建“以学生为根本,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任课教师4人,全为双师型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比较突出。
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贵州省社会和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结合贵州“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先进制造”即“三大一先”的产业群定位思路,以及学院创办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定位。土木工程始终坚持走产教融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办学道路,服务于地方的应用性科学应用和研究。充分利用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土木工程创新研究中心的资源,为教师的发展及学生的成长服务。
同时,我系坚持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办学指导,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组织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促使教师改革课堂授课模式与方法,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其中,工程管理专业在行业协会组织的全国、全省我多项目比赛中多次取得好成绩。在最近的2020年贵州省高校BIM仿真个人赛中,工程管理专业三名同学参赛,包揽了前三名!
学风管理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端正学习动机。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不断研究和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学习、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上。
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每学期在国家级的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期末考试前通过各种形式召开考前动员,宣讲有关规定,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考风的好坏,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学风建设的水平,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能更够为严谨地参加考试,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考风,创建文明和谐考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实行由系党总支副书记牵头,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的查课制度,随机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
强化班级管理,开好主题班会。
困难与不足
17级开始逐步推行3+1的办学模式,这给教务安排教学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加上2020年开始招收专升本2个班,本专业每年每级约210人,实习基地的建设迫在眉睫!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
建筑工程专业主要负责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管理。主要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应用前景,掌握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测量学、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工程地质、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钢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工程、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建筑概论、建筑制图与识图等
实践教学
本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建材实验、土力学试验、结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现在正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
随着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建设不断发展,其毕业生需求量大,社会对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需求也是持续不断,目前我专业学生就业广泛发住建局、设计院、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监理企业、建筑设计单位、建筑咨询企业等
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程识图制图,测量放线,施工工艺,质量、进度、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工程施工、管理及服务的建筑工程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该专业相适应的工作岗位有建筑工程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施工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质检员、造价员等。专业核心能力: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主干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力学与结构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建筑领域和其它建设部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与管理、监理服务与咨询、建筑设计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确定了该专业“以建筑工程施工实践为核心,以生产为背景,以实践为主线”的专业建设模式,构建“以学生为根本,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任课教师11人,副教授职称2人,讲师职称10人。8人为双师型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比较突出。
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贵州省社会和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结合贵州“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先进制造”即“三大一先”的产业群定位思路,以及学院创办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定位。土木工程始终坚持走产教融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办学道路,服务于地方的应用性科学应用和研究。同时,组织教师积极争取横向课题,,加强同中交集团等大型企业横向联系,充分利用他们的实验设备资源,利用他们的专业实践实训示范中心及丰富的人员实践实操经验,争取企业、行业人员培训资质,激励专业教师取得土木工程领域的相关资格证。
同时,我系坚持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办学指导,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组织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促使教师改革课堂授课模式与方法,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
副教授授课情况
副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在教师中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更应该在本身的专业领域内对本科学生进行前沿的指导,要求具有教授专业的老师必须每学期对本科生授课一门次以上,主要针对《土力学》、《基础工程》、《工程制图》、《毕业设计》等核心课程授课,同时深入引领本科学生在课程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实训、创新创业中起着中坚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他们本身的行业领军作用。
学风管理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端正学习动机。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不断研究和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学习、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上。
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每学期在国家级的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期末考试前通过各种形式召开考前动员,宣讲有关规定,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考风的好坏,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学风建设的水平,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能更够为严谨地参加考试,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考风,创建文明和谐考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实行由系党总支副书记牵头,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的查课制度,随机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
强化班级管理,开好主题班会。
困难与不足
17级开始逐步推行3+1的办学模式,这给教务安排教学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加上2020年开始招收专升本2个班,本专业每年每级约180人,实习基地的建设迫在眉睫!
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
概况
土木工程 (交通土建方向) 是一门综合了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的工学土木类专业,针对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和庞大公路路网管理及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和工程安全形势的实际需要,本专业以土木工程基本知识为基础,以道路、桥梁、隧道和工程安全为专业知识背景,结合计算机和实践教学等基本技能训练,培养交通土建及相关领域的建造师和高级管理工程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掌握交通土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道路、桥梁隧道等土木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及较好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道路与桥梁工程、市政工程等土木工程的相关部门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管理和研究、开发能力。
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工程地质、水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制图、工程测量、结构设计原理、基础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等。
实践教学
本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主要有大学物理实验、电工实训、工程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路基工程课程设计、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城市道路课程设计及力学试验、工程材料试验、桥梁结构检测等课内试验。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现有实习基地有中铁五局、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虎峰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贵阳市市政工程公司等,与这些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正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交通专业高技术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
国家区域经济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城镇化建设、交通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土木工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的基础建设市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有大规模的建设,公路、铁路、机场及轨道交通等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对土木工程(交通方向)的人才需求仍就巨大,土木工程专业(交通方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公路、铁道、运输、市政、建筑等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主要从事交通土建方面的勘测、规划、设计、建造、监理、咨询、管理(检测、评价、维护)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确定了该专业“以公路工程及桥梁工程设计、施工为核心,以生产为背景,以实践为主线”的专业建设模式,构建“以学生为根本,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任课教师5人,其中副教授职称2人,高级工程师3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2人,近年来发表国内外刊物论文10余篇,主持多项科研项目。
创新创业教育
1.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与此开设了多门创新创业指导课及创新创业课程。
2.积极搭建平台,重视实践活动,坚持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办学指导,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科技立项等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竞赛促使教师改革课堂授课模式与方法,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
3.学院在政策上鼓励、支持和扶助大学生创新创业
教授授课情况
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不仅要在教师中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更应该在本身的专业领域内对本科学生进行前沿的指导,要求具有教授职称的老师必须每学期对本科生授课一门次以上,主要针对《公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桥梁施工》等核心课程授课,同时深入引领本科学生在课程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中起着中坚带头作用。
学风管理
从系部、教研室、教师都高度重视到课率、听课率。严格课堂纪律,严查考勤。通过课程改革,改进授课技巧、组建工作室、激励学生参加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努力提升听课率。
困难与不足
学院从17级开始逐步推行3+1的办学模式,这给教学安排和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除学生第三学年的教学安排需进行大幅度调整之外,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迫在眉睫!
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
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岩土工程专业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主要培养有关岩土工程设计理论和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立足于解决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为在土木工程和岩土工程领域培养技术管理方面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在校修完本专业设置的各种基础和专业课程后,应具备掌握土木工程(基础与岩土工程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完成岩土工程师基本训练,毕业后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能从事基础与岩土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理,概预算等工作以及与工程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工作。
主干课程
《岩土工程勘察》、《基础工程》、《地基处理》,《钢筋混凝土结构》、《边坡工程》,《地下建筑与隧道工程》、《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土木工程施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施工组织与管理》、《土木工程建筑材料》等。
实践教学
本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建材实验、土力学试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35周左右。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
遵循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社会需求实际,在系统学习并通过本专业各门课程学习后,应具备如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理论知识;
2、掌握有关岩土工程方向的施工、组织、运算、实验、检测,测绘、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具备必要与岩土工程有关的设计,施工,勘测、规划等专业知识;
3、具有工程经济观念,受到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方法的基本训练;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书刊,具有听说读写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外语合格水平;
5、学习人文社会学科等方面的课程,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身体和心理素质。
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确定了该专业“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具有一定计算、设计能力”的专业建设模式,构建“以学生为根本,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任课教师3人,副教授职称0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职称1人。1人为双师型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比较突出。
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贵州省社会和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结合贵州“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先进制造”即“三大一先”的产业群定位思路,以及学院创办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定位。土木工程始终坚持走产教融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办学道路,服务于地方的应用性科学应用和研究。同时,组织教师积极争取横向课题,加强同中交集团等大型企业横向联系,充分利用他们的实验设备资源,利用他们的专业实践实训示范中心及丰富的人员实践实操经验,争取企业、行业人员培训资质,激励专业教师取得土木工程领域的相关资格证。
同时,我系坚持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办学指导,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组织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促使教师改革课堂授课模式与方法,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
副教授授课情况
我专业现在无副教授。
学风管理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端正学习动机。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不断研究和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保证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学习、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上。
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每学期在国家级的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期末考试前通过各种形式召开考前动员,宣讲有关规定,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考风的好坏,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学风建设的水平,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能更够为严谨地参加考试,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考风,创建文明和谐考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实行由系党总支副书记牵头,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的查课制度,随机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
强化班级管理,开好主题班会。
困难与不足
师资严重不足,导致岩土教研室的老师们只能疲于应付日常的教学工作。17级开始逐步推行“3+1”的办学模式,这给教务安排大四学生实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实验室建设滞后,学生无法完成岩土相关的基础性试验,如土工试验、固结试验、直剪试验等。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概况
水利水电工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是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支柱性学科,属于水利类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各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解决方法及基本技能。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获得水利水电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运算、实验、测绘等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必要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有一般的了解;掌握一种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书刊;学生毕业后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等工作以及与工程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工作,如: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还能迅速适应并从事其他土木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管理、规划和研究工作。
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水工钢结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农田水利学、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等。
实践教学
本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主要有大学物理实验、GET电工实训、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现有实习基地仅有贵州松柏山水库、贵州新中水工程有限公司,但与其他相关部门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水利水电工程领域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
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以及与工程相关的其他领域的工作,如: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还能迅速适应并从事其他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规划和研究等工作。
也可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富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水利水电工程领域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从事各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为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该专业与社会多部门有合作关系。
师资队伍
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2名。
工程造价
概况
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工程造价的基础知识,熟悉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经过严格的实践技能训练,以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编制与控制为重点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安装、市政等施工阶段工程预算及工程结算与决算,工程审计与估价,定额编制与管理;还可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组织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招投标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建设工程计量、计价与管理基本技能,全面获得造价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设备、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安装工程定额与预算、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建设法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管理、核心课程设计、工程造价产学融合实训、专业前沿讲座、工程造价工作室创新创业课程。
实践教学
本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主要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BIM技术及应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现有实习基地有广联达股份有限公司,与这些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工程造价领域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
能够在工程(造价通)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乙方)、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甲方)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招投标咨询机构、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工程造价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从事建筑工程预结算、工程审计、投标报价等工作
专业特色
工程造价专业是教育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增设的热门专业之一,是以经济学、管理学、土木工程为理论基础,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目前,几乎所有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都要求全程预算,包括开工预算、工程进度拨款、工程竣工结算等,不管是业主还是施工单位,或者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都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预算人员,因此,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发展机会广阔。
师资队伍
副教授1名、高级工程师2名、讲师1名。
创新创业教育
本专业坚持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办学指导,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组织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促使教师改革课堂授课模式与方法,使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