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介绍
(一)专业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立足贵州,辐射西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拥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具备扎实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咨询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人力资源教研室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立于2020年,其教研室专注于培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门人才,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前沿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旨在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及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能够在政、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招聘、甄选与录用、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等核心课程及人才测评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训、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但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教研室现有教师10名,含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4名;高级职称教师4名。部分教师具备一级人力资源师、二级人力资源师、国家级双创导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等国家级资质的“双师型”教师。目前已逐步建立起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并拥有一批具备较高学术水平、教学经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主干课程、主讲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在教学科研工作开展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近五年参与完成各级科研项目达22项;教科研成果累计15项,其中含论文及刊物14篇,纵向项目课题20个,横向课题2个,教材1本。同时指导学生参与各级竞赛获奖13项,教师教学成果获奖6项。
二、师资队伍
(一)学科负责人
邱艳萍,中共党员,毕业于厦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现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具备一级人力资源师、三级心理咨询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概论》《管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应用文写作》《公文写作与处理》等课程教学工作。在国内刊物发表论文11篇,主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参与省、市级课题4项,主持校级金课1门,参编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荣获第三届贵州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024贵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全国青年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校级名师、十佳教师、优秀指导老师、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奖项荣誉。
(二)优秀教师代表
杨应旭,副教授, 2005—2008于贵州大学法学院毕业获法学硕士,2014—2015年于浙江大学学习,现为贵州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担任《企业战略管理》《人员素质测评》《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从教以来,共主持课题项目9项,其中含国家级社科项目1项,省教改项目1项;主编教材一部,参与著书两部,独自撰写一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三)教师队伍
周安萍,中共党员,副教授,毕业于河北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具备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持有企业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主要承担《薪酬管理》《招聘与配置管理》《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应用文写作》等课程教学工作。在国内刊物发表论文5篇,参编教材2部。曾分别在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贵州京师城投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等担任人资处处长、人资经理等工作,人力资源从业经历10年以上,荣获有优秀管理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马柳丹,中共党员,毕业于贵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具备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承担《绩效管理》《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文献检索》等课程教学工作。在国内刊物发表论文3篇,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1项、省社科联理论创新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荣获年度优秀教师荣誉。
李金霞,中共党员,毕业生贵州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具备三级人力资源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承担《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社会保障学》《应用文写作》等课程教学工作。在国内刊物发表论文2篇,参与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荣获就业贡献奖、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优秀奖。
张蕊,中共党员,讲师,毕业于贵州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具备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承担《员工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职业生涯管理》《就业指导》等课程教学工作。参与完成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1项,参与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荣获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工会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工会工作积极分子等荣誉。
三、实训实习
(一)实训工作开展
专业开办以来,积极模拟人力资源工作环境,完善实验室建设规划,建立校内人力资源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企业经营管理实验室、智慧教室等硬件设施,依托创新思维训练平台、创业仿真训练系统、掘金者电子沙盘等软件设施,最大限度地实现实训环境与工作场景的零对接、教学软件与业务软件无缝连接。为满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实验需求,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室,于2022年8月建设完成并全面投入使用。
一方面人力资源虚拟仿真实验室,主要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等相关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素质测评等相关课程的相关实验实训和测评使用。针对人力资源虚拟仿真实验室的使用情况,截至2024年4月,共计计划实验学时数已超90,开课学生人数每年5000人次,超40000课时。
另一方面,近年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智能仿真与竞赛对抗平台的学习和竞赛使用,助力人资学生荣获多项荣誉:如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获大区赛一等奖、二等奖、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赛本科组全国三等奖等。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已服务于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服务于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备赛工作,取得了校赛三等奖、优秀奖等多项成绩。
(二)实习工作开展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一是面试工作坊。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性,结合专业人才优势,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现设有经济管理系面试工作坊,该工作坊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符合市场需求及专业特色的面试训练,强化具体指导及个性化建议,服务全系应届毕业生提升面试综合能力,助力学生在人力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学生顺利就业。同时,以此工作坊为契机,让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工作坊工作中,帮助学生加深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认知和职业认知。
二是培训工作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研室先后承办了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新进教师培训、学生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其中学生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为学生干部进一步明确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意义,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及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人资社团。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统筹安排学生的比赛及业余生活,由教研室教师指导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为中坚力量成立了人资社团。该社团希望同学们能够摆脱单独枯燥地学习理论知识的方式,在课余时间更多将专业知识用于实践当中,人资社团将会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参与专业实践的机会。人资社团自2022年开创以来,陆续开办了人力资源相关讲座6场以上,累计参与学生1000人以上,主讲人均为行业或教学相关专家,参加讲座的同学均表示通过讲座对行业和职业认知更加清晰,受益匪浅。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共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8家以上。通过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互惠”,专业教师定期去企业挂职锻炼、走访交流;优秀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岗位体验、实习实践、联合培养;企业优秀人才不仅能为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出谋划策,还能到校为学生进行职场生活讲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校企双方通过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多维度合作平台建设,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途径。
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人才培养特色,其以超星实习管理平台为载体,开展系统规范的智能化管理。202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情况如下表所示:
四、近三年专业成果
(一)学生成果
1.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城市管理竞赛(本科组)三等奖;
2.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3.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4.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奖;
5.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竞赛(踏瑞杯)第三赛区二等奖;
6.“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贵州省选拔赛创业营销赛二等奖;
7.“建行杯”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贵州省赛决赛铜奖;
8.第一届“新道数智人才杯”全国大学生区块链应用技术大赛贵州省赛三等奖;
9.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贵州省省赛“红旅赛道铜奖”;
10.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云泽杯”营销模拟决策赛道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11.第三届“新数智人才杯”全国高等院校数智人力大赛(人力资源大数据赛项)二等奖;
12.“建行杯”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贵州省赛决赛“产业命题赛道”铜奖;
13.“建行杯”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贵州省赛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铜奖。
(二)教师成果
1.2024年贵州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曹彩霞、钟杨、邱艳萍;
2.第三届贵州省高校教师创新大赛(课程思政组)二等奖---邱艳萍、曹彩霞、钟杨;
3.2024贵州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邱艳萍
4.贵州省级“金课”(微观经济学)---孙畅、翁学丽、曹彩霞、赵芸、谢昌财;
5.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邱艳萍;
6.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教学成果奖---孙畅、翁学丽、曹彩霞、赵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