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从工兵锹到研途笔:我校土木工程学院退役大学生考研成功上岸!
来源:  作者:  编辑:张鹏  日期:2025-04-28  点击率:145  [我要打印]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一、军旅熔铸:两年淬炼,锻造“开路先锋”精神

新闻网讯(供图 供稿土木工程学院)2019年9月,我校土木工程学院交通2101班学生朱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成为陆军某工程兵部队一员。作为“战场开路者”,他与战友们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在演习任务中突破极限,用铁锹钢钎践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使命。高原极寒环境下铺设急造军路、暴雨中抢修塌方路段……无数次紧急任务,让他深刻领悟到“冷静分析问题、理性制定方案、果断执行决策”的工程兵思维,更将“不畏难、不惧苦”的信念刻入骨血。

 

2021年9月退伍时,朱松因高效执行任务多次获连队领导肯定,这段经历不仅赋予他强健体魄,更让其学会以战士的坚韧直面人生挑战。

二、校园砺剑:退伍不褪色,续写奋斗篇章

2021年9月退伍复学后,他继续回到学校学习,并将军营纪律转化为学习的执行力。

大一学年,朱松以自律态度适应校园,通过规律作息巩固基础,获校级三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并考取计算机三级证书,被授予“校级最美退役大学生士兵”称号;

 

大二学年,他突破专业边界,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会计学,考取初级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以专业前5%成绩斩获校级一等奖学金,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大三学年,他继续保持一等奖学金佳绩,再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期间,他主动参与到乡村道路勘测实践项目中,将课堂理论与工程兵经验结合,不断深化土木专业知识学习;

大四学年,根据学校培养计划,他主动到贵州某工程公司参与路基工程实习,在施工现场验证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工程兵-土木生”双重视角下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跨考攻坚:以农学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在学院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他始终保持“用知识反哺乡土”的初心,他于2024年报考贵州大学农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立志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农业现代化。面对跨专业备考双重挑战,他从零构建农学知识体系,每日精读《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教材,结合网络资源观看学术视频拓展认知,整理超10万字笔记,打破知识壁垒。

 

面对自身英语薄弱短板,他坚持“服役期拉练式”学习法,每日精析3篇英语阅读,手抄生词本随身背诵,半年内词汇量突破5500。

军营赋予的抗压能力与时间管理意识,让朱松在制定科学复习计划、平衡课业与备考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状态,最终他成功调剂进入农学类院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四、志向未来:扎根乡土,做“技术报国”新农人

通过交流得知,朱松计划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聚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向,探索适合贵州山地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力争发表具有实践价值的技术论文,并在长远规划中,期望成为“懂技术、能落地”的农业技术推广者。推动农技成果转化,助力家乡构建“生态种植-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产业链,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绽放光芒。

从手握工兵锹保家卫国,到执笔钻研农业技术,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冲锋”的姿态。作为一名学生,他感谢学校的培养和老师们的悉心关怀,得以成功考入理想院校;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始终保持“开路先锋”的精神,以学术研究为犁,深耕家乡热土,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作者:
编辑:张鹏
上一篇: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第三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校赛圆满落幕
下一篇: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与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再度深化校企合作 共启行业标准与教材编制新篇章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思雅路8号
纳税人识别号:52520000090327188H
黔ICP备200026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