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心理健康 >> 正文
生命教育
来源:  作者:邹杨峥嵘  编辑:健康管理系  日期:2018-04-26  点击率:4564  [我要打印]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生命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独立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首先考虑将其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首先在相关心理健康知识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思考,引导学生树立起对生命的正确态度,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后再以专题的形式,将重要的生命知识系统地介绍给学生,并辅以体验式的课堂形式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从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价值。



现代生命教育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1968年美国的一位学者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国内最早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台湾地区。“生命教育”一词在大陆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是什么,如何界定生命教育的内涵,目前学界尚未有统一的答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中指出:生命教育,即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心的和谐、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怎样才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抽象的话题。具体来看,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接纳生命,关爱自我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每个人的生命也是完美的,每个生命的存在都会给世界带来贡献。只有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关爱自己,珍惜每一天的生活,才能活得真实、幸福。

2.积极关注,欣赏生活生命是否美好,取决于自己的态度。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匹狼,一匹积极的狼,一匹消极的狼,怎样让积极的狼更强大呢?答案是经常“喂养”它。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不是真实的、完整的世界,关键在于自己关注什么。关注自己拥有的而不是没有的,关注生命积极方面,接受生命中所有的体验,才会让自己幸福成长。

3.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生命的价值如何实现?生命不只属于自己。付出去的,才是自己拥有的。欣赏、激励自己的同时,也给予他人欣赏和鼓励,会让自己的生命更加鲜活;吸取力量、不断成长的同时,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会让自己的生命增值更多。真正美好的人生是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在承担社会的责任中实现的。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贯穿“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会让大学生收获更美好的人生。

编辑:邓莉

审核:张丽

 

作者:邹杨峥嵘
编辑:健康管理系
上一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用心交流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思雅路8号
纳税人识别号:52520000090327188H
黔ICP备200026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