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立大志,担大任”专题讲座在阳明书院心学馆举行。本次讲座特邀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委会学术委员、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知行合一公益大使、贵州省儒学会常务理事袁曜担任主讲。袁曜为师生讲授个人与时代发展的辩证关系,呼吁学子“立大志、担大任”,以阳明心学锤炼精神,践行“知行合一”。120名师生现场聆听,共启精神之旅。

讲座伊始,袁曜以“我是谁?”“想干啥?”“能干啥?”三问引发师生深思,强调明确自我的社会、历史定位是立志的根本前提,个体之发展必须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他指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强”的伟大时代,这份“强”是百年奋斗的辉煌成果,是当今中国所处的历史坐标。回顾近代史之“弱”,中国虽物质贫弱,但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精神之强,既是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站起来的逻辑起点和先决条件,又是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积极主动奋进和全力改变颓废之态的必经之路。袁曜以历史发展的精神之路,阐明“英雄征服世界,智者战胜自己”的深刻哲理,引导师生注重内在精神的锻造。作为青年学子,要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将个人成长主动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

随后,袁曜详述了王阳明从立志到三不朽波澜壮阔的一生,及其心学的时代价值。王阳明自少年立“圣贤之志”,勤研佛、儒、道之学;科举入仕后因上疏弹劾被贬至贵州龙场,历经磨难悟道心学;复任官职后,以心学治军理政,平定江西匪患、宁王十年之乱;晚年兴办讲学,修缮心学体系。其立言于心学体系;立功于平定叛乱、安定民生;立德于知行合一,终成圣贤。在政治迫害的深渊与思想事功之间跌宕起伏,每一次“落”都成为了他思想升华的催化剂,生动诠释了“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的深刻意蕴,印证了一颗光明磊落、坚定不移的内心,是获得精神力量的根本途径。

青年学子要坚定志向、崇德修身,遵循王阳明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提出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八字教导,将个人之“小我”融入国家民族之“大我”,志向才能崇高,事业才能广阔。

讲座最后,袁院长呼吁全体同学立足国家与时代发展大势,明晰个人定位与使命,为国为民立鸿鹄之志。全场师生肃然起立,高举右拳,庄严宣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当代学子“立大志、担大任”,应以先贤为镜,以英烈为榜,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坚定志向、强大内心、积极行动、不负时代、勇担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