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机构 >> 团委工作 >> 校园文化 >> 正文
社团风采|“重读抗战家书,铭记历史使命”专题讲座在我校开展
来源:团委宣传部  作者:  编辑:王雯雪  日期:2025-10-02  点击率:133  [我要打印]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9月25日晚,“重读抗战家书,铭记历史使命”专题讲座在B209教室展开,此次讲座由思政教学部专职教师王发吉主讲。

讲座以“烽火家书”“信念家书”“传承家书”三大篇章为核心,引领学子重读抗战家书,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感悟抗战岁月中的民族精神及时代价值,150余名学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首先,王发吉以杜甫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为引入点,讲述了我国通信系统发展的艰辛历程,结合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中个体的艰难抉择,感受“烽火家书”中个体的抉择之重。

他分享了左权将军写给妻子志兰的一封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国家的责任;解读了张自忠将军留下的两封遗书,展现了他在生死抉择中的坚定信念;讲述了川军战士王建堂父亲赠送儿子“死”字旗的故事,用血性与担当诠释了那个时代普通百姓对抗战胜利的支持。这些家书不仅记录了个体命运,更映射出整个民族在战火中的坚韧与顽强。

 

随后,王发吉详述了多个抗日英雄的家书,与学子一同聆听“信念家书”的回响: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儿子宁儿的信,信中“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传递出深沉的家国情怀;“八佰壮士”指挥官谢晋元团附致家人的信件,以“成功成仁,计之熟矣”彰显中国军人在孤军奋战中的精神坚守;而陈纳德等国际志愿者、士兵写给家人的家书,这些跨越国界的文字同样承载着正义与和平的希望。

这些泛黄的信纸,沾染着泪痕与血渍的字迹,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它们不仅是写给亲人的私密话语,更是一个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宣言。

 

最后,王发吉探讨和总结了抗战家书的时代价值,以及当代学子如何做好“传承家书”的使命。

他指出,抗战家书是“家国情怀”的生动诠释,让我们铭记个人与国家休戚与共的关系;是“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激励当代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源泉,为克服困难提供内在力量。他呼吁广大学子当好家书从历史以致未来的“信使”,对我们每一个而言,是铭记、是敬畏、是感恩,更是将从中汲取的力量,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正能量。

 


E-mail:
作者:
编辑:王雯雪
上一篇:社团风采 | 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衣旧焕新,绿色传承”军训服回收活动
下一篇:我为同学做实事|月圆贺华诞,月饼传心意——我校学生会联动,双节送暖进校园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思雅路8号
纳税人识别号:52520000090327188H
黔ICP备200026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