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董事长黄代放先生积极推荐学习的文章——《自卫反击战,表现最好的是一帮子“群众演员”》一文后,感触很深。故事描述了1979年初,中国对越南实施自卫反击战中,有一支来自南方乙种师乙种团非全训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42军126师376团,在整个反击战中表现最好,甚至整个反击战役战绩超过参战的少数几支精锐部队。
376团在自卫反击战中表现为什么特别好?其原因就是,其他乙种师部队平时养猪种菜,偶尔进行训练和演习;376团恰好在1978年没有养猪种菜,他们团去干什么了?他们去拍描写解放军将领为主题的电影——《从奴隶到将军》,当群众演员了。
回顾1979年整个自卫反击战中,376团两千人在整个自卫反击战斗中毙敌1037名,俘敌13名,本身伤亡100余人,占126师总战绩(歼敌2054人)的一半多,占42军总战绩(歼敌6900人)的七分之一,376团在整个自卫反击战中所取得的显赫战绩。分析其原因,首先是376团指挥员制定计划周详,其次是376团在战斗中,步兵素质很好、班、排、连的战斗和行军组织很好,这些都和之前半年当群众演员的经历分不开的。毕竟拍《从奴隶到将军》是辗转好几个省的辛苦工作,全团一两千人要进行远距离行军,而且经常要从火车运输状态改汽车、从摩托化运动状态改步行,运动几百上千公里的同时还要携带演出必需的物资,这些对376团基层军官的组织能力、参谋和后勤单位的工作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
通过对《自卫反击战,表现最好的是一帮子“群众演员”》的学习,反映出同为没有打过打仗的部队,为什么当过“群众演员”的会打仗?而且还打胜仗并取得显赫战绩。当过“群众演员”的376团,在整个拍电影过程中,经历了电影中所描述的战争场景和经历,如不同运输状态的远程行军和行军过程中还要携带必需的物资等,整个过程都体现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服从纪律,步调一致,更主要的是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这些“群众演员”饰演了不同角色的战士,经历了不同场景、不同环境下战斗演练,也认知了战地指挥员所采取的不同战略战术所带来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些“群众演员”在拍摄电影过程中,基本上按照实战状况下锻炼出来的,拍电影饰“群众演员”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参加实战的过程,为这些“群众演员”参加自卫反击战取得显赫战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董事长黄代放先生要求学院组织学习这篇文章,我想对于即将转制的新机制明德学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新机制的独立学院,在新形势下,学院办学过程就要向拍演战争片的过程进行,而在这个过程中,学院饰演了导演的角色,要把这部战争片拍摄好,关键是导演的组织能力和把控全局能力;其次是系主任、总支书记是指挥员,指挥好教师饰好“群众演员”这个角色。这里提出了怎样培养人?教师自应具备什么才能等问题。因此,学院在今后办学过程中,要积极走产学融合办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起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把培养人的过程充分体现在拍演战争片的过程,教师真正饰演好“群众演员”,培育好人。教师在饰演“群众演员”过程中,首先要向“群众演员”那样具有敢于冲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要具备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才能的“双师型”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完成产学融合全教学过程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赢人才培养这场战役,并取得向376团那样的显赫战绩,为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做出学院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