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心理健康 >> 正文
在劳动中涵养心灵
——健康管理学院面向2025级生活委员开展“以劳育心”主题培训
来源:  作者:  编辑:宋煜  日期:2025-10-24  点击率:15  [我要打印]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心理压力,而将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以劳育心”模式,正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为深化这一理念,10月23日,健康管理学院面向2025级全体生活委员,成功开展了“以劳育心”主题培训,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劳动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一场深刻的心灵修行,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科学视角:劳动的心理疗愈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劳动是一种有效的行为激活疗法。专注劳动能促进内啡肽分泌,自然缓解压力;完成劳动带来的可视成果,能显著增强自我效能感,有效对抗焦虑和抑郁。经常参与劳动的学生,在情绪稳定性、人际交往和挫折耐受力方面都有明显提升

二、劳动:从焦虑走向宁静的心灵良方

当我专注修剪果树枝条,感受着阳光和剪刀的节奏,那些关于未来的焦虑仿佛被瞬间清空。王同学在会上分享道。的感受印证了,许多心理困扰源于对未来的过度思虑和虚拟世界的过度沉浸劳动恰恰能帮助我们锚定当下,在专注中找回内心的宁静。

、劳动育心的四个维度

1.培育感恩之心

整理自己的书桌到课后主动打扫教室,劳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日常生活的来之不易。当我们从享受者转变为创造者,自然会更加珍惜他人的付出,对生活怀有更深的感恩

2.锤炼责任之心

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值日任务,劳动天然与责任相连。它教会我们善始善终,对自己经手的事情负责到底。这种在具体事务中培养的责任感,将延伸到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

3.磨砺坚韧之心

劳动过程难免遇到困难和枯燥,但正是这些挑战锻炼着我们的意志。当克服困难完成一项任务时,所获得的成就感远比任何说教更有力量,这种经历有效提升了我们的抗挫折能力

4.滋养创造与宁静之心

专注劳动时,我们既能进入宁静的心流状态,又能体验将想法变为现实的创造喜悦。这种既宁静又充满创造力的状态,是虚拟世界无法给予的独特体验

四、让劳动成为生活方式

从身边小事做起整理书桌、帮助室友、参与志愿服务

与专业相结合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让脑力劳动创造价值

在集体中奉献主动承担班级、社团职责,体验付出的快乐

当同学们俯身耕耘,在汗水浇灌的土地上收获的,将是强健的体魄,更是一颗坚韧、乐观、懂得感恩的强大的心。让我们在劳动中,不仅创造美好的校园环境,更塑造一个更美好的自己,共同让在劳动中滋养心灵内化为我们的精神底色,成为历久弥新的校园风尚。

作者:
编辑:宋煜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开启心灵“解压舱”,共筑班级“心”防线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思雅路8号
纳税人识别号:52520000090327188H
黔ICP备200026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