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系部 >> 土木工程学院 >> 学生工作 >> 正文
云端筑梦映初心・薪火相传育英才丨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党员助力世界第一高桥建设
来源:  作者:  编辑:张鹏  日期:2025-09-28  点击率:243  [我要打印]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新闻网讯(供图 供稿 土木工程学院毕泗川 张鹏)2025年9月28日,云贵高原的苍茫峡谷间,彩旗猎猎,汽笛长鸣。历经42个月奋战,被誉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这座横跨北盘江花江段的超级工程,以625米桥面垂直高度、1420米主桥跨径双双刷新世界纪录,成为贵州“世界桥梁博物馆”的新巅峰。在这支建设队伍中,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的校友们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陈冰与曾驿桀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图为夕阳下的花江峡谷大桥 

作为项目质量安全部副部长,2010届校友陈冰全程统筹施工质量管控与安全生产管理。从高温酷暑到峡谷强风,他始终以严谨态度守护工程安全,将母校教授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安全管理》等专业知识,转化为制定安全方案、排查风险隐患的“看家本领”。“胡翔老师当年指导的钢结构施工安全案例分析,让我对高危工程风险管控有了系统认知,这份扎实基础让我在复杂工况中底气十足。”陈冰坦言,能参与世界级工程,既是职业荣光,更是对母校“明理厚德·崇实担当”校训的生动印证。

 

图为土木工程学院2010届校友陈冰(右2)

2019届校友曾驿桀同样为大桥建设贡献力量。作为党员,她所在单位承担着云渡服务区管理运营及大桥建设所需沥青、水泥等关键物资的供应保障工作。从物资质量核验到服务区功能规划,她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确保每一批物资及时到位、每一项服务高效落地,用细致工作为工程建设筑牢“后勤防线”。“能为家乡的超级工程出份力,既践行了党员使命,也不负母校的育人初心。”曾驿桀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图为土木工程学院2019届校友曾驿桀

事实上,像陈冰、曾驿桀这样投身花江大桥建设的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校友还有很多。他们有的扎根施工一线攻克技术难题,有的坚守物资保障岗位筑牢供应防线,有的深耕管理环节统筹协调推进,虽岗位不同,但都以母校赋予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在“地球裂缝”上共同书写着青春答卷。

花江峡谷大桥的通车,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承载着民生期待与国家战略。作为六安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大桥让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彻底改写区域交通格局,为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注入动能。这一成就的背后,既有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与贵州省“十四五”桥旅融合政策的强力支撑,也离不开一代代工程人员的接力奋斗。

图为花江峡谷大桥主视图 

“校友们的成长,是学院人才培养成果的缩影。”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贵禄表示,学院始终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双师队伍”培养模式,与贵州省公路开发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设BIM技术应用、桥梁施工模拟等特色课程,让学生提前对接工程实际。组织学生参与真实工程的图纸会审与模型搭建。“这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其中不少毕业生进入重大工程建设领域并成长为技术骨干。

学院党总支书记吴海燕强调,学院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增设智能建造、绿色施工等特色方向,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党建+科研+实践’的模式,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能参与大国工程建设的优秀人才。

如今,花江峡谷大桥已成为“桥旅融合”的新标杆,而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的校友们仍在各自岗位上续写担当。他们的事迹,既是对母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的践行,更激励着在校学子以他们为榜样,学好专业知识、锤炼过硬本领,未来投身大国工程建设,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青春光彩。

 

图为花江峡谷俯视图


E-mail:
作者:
编辑:张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喜报!我院学子郑云霞在贵州省第六届大运会上勇夺女子跳高冠军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思雅路8号
纳税人识别号:52520000090327188H
黔ICP备200026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