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机构 >> 团委工作 >> 团委简介 >> 正文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团委2024年年终总结报告
来源:团委  作者:  编辑:王雯雪  日期:2025-03-12  点击率:393  [我要打印]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团委2024年年终总结报告

2024年,在省教育厅、团省委、团市委、党委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全面落实团建工作新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宗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有效提升了我校共青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推动我校共青团事业取得了新发展、新进步、新成效。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4年工作实施情况

一)思想引领筑牢信念之基

一是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我校团委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贯穿,依托主题教育活动、青年大学习、“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三会一课”、团干部例会、学习研讨、座谈交流等扎实开展团员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年组织团干部、团员青年开展政治理论学习18次,组织开展两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培训工作,培养教育团员和青年共1524人,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寄语精神”、“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教育”、“锤炼奋斗精神”、“树立正确就业观”等专题学习6次,全校357个团支部学习及录入率均为100%。二是广泛开展主题活动。校团委全年开展“续雷锋精神,传时代薪火”主题宣讲、“凝聚青年力量,共建美丽中国”团日活动、“谱写青春之歌,共建美好西部”等主题活动共计15项,举办“铭记历史,继往开来”等主题团组织生活评比12次,组织团员青年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讲述红色故事,激发团员青年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三是建强思想舆论阵地。校团委用好“贵科青年”微信公众号、“贵科团团”抖音号等,引导广大团员和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争做听党话、跟党走的“排头兵”。截至2024年11月5日,“贵科青年”共发布推文496篇,其中点赞量达1382人次,浏览量达411640人次;“贵科团团”共发布视频42条,其中点赞量达2921人次、浏览量达361675人次。

(二)组织建设夯实团建之本

一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校团委定期指导六学院团总支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并通过换届选举,优化团总支班子结构,提高了团总支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校团委组织开展团支部“对标定级”工作,全校357个团支部完成定级,通过“对标定级”,规范了团支部建设,提升了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团员发展与管理。2024年我校团委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全年发展新团员160人,严格按照团员发展程序,确保团员发展质量。通过入团积极分子培训、团课学习、志愿服务等,成功推优入党446人。同时,完成全校6631名团员团籍注册和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学社衔接工作,完成率100%,做到零差错、零失误。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团籍注册和组织关系转接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此外,校团委组织对全校团员进行年度教育评议,评选出优秀团209人、优秀团干部108人。三是积极选树先进典型。校团委扎实做好省、市“五四青年奖章”“优秀共青团干”“优秀共青团员”等推荐评选工作,深入挖掘学校团员和青年先进事迹,加大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力度,激励团员青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校园文化绽放青春之花

一是成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涵盖文艺演出、书法绘画比赛、摄影比赛、歌手大赛136项活动,参与学生达40800人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校团委选拔优秀作品参加省、市各类文化艺术比赛,获奖55项。通过参加比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全校现有学生社团46个,涵盖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各社团在学校团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需求。社团全年开展活动186场次,参与学生达37200余人次。评选出优秀社团6个、优秀社团指导教师25人、优秀社团干部20人。通过表彰先进,激励各社团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活动质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四)实践服务践行奉献之路

一是服务青年建功立业。校团委积极动员团员青年开展2024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建实践队伍10支,参与师生600余人。此外,还不定期组织学生实践团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开展调研、支教、志愿服务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二是引领青年勇当先锋。校团委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活动,组织团员和青年代表赴曹家庄村、化屋村、大坝井社区等开展实践活动,引领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勇争先锋,汲取奋进力量,展现担当作为。全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42,参与学生达11000余次。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守河流之净,护绿水常青”等志愿服务行动27场,涵盖社区服务、环保宣传、关爱留守儿童、敬老爱老等多个领域过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深化青年交流合作。校团委积极组织团干部和学生会骨干前往贵州省团校参加专题培训班,与各高校团委、区县团委、街道团委等开展对口合作交流,为提升青年学子的实践能力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五)创新创业点燃梦想之火

一是组织创新创业竞赛。校团委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国家级奖1个、省级奖72个。通过参加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举办校内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新创业成果的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二是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校团委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讲座2场,参与学生达650余人次。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为学生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六)就业帮扶助力扬帆起航

一是落实青年发展规划。校团委针对团员和青年“就好业”问题召开专题会议4次,研究推进我校团员和青年实习就业工作。动员2010名青年学子参加“西部计划”,截至2024年11月1日成功上岗154人;实施“扬帆计划”,参与实习学生644人,就业学生253人。二是关爱帮扶困难团员和青年。校团委积极开展关爱青少年活动,组织青年先锋队及青年志愿者赴周边孤儿院开展帮扶,并指定教工团干部对35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直至学生成功就业,其中,生源地为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毕业生有15名,生源地为136个陆地边境县的毕业生有5名。

(七)选举改革荟聚青春动能

2024年11月,我校团委顺利组织召开了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第一次共青团代表大会暨第四次学生代表大会,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共青团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副书记,以及第四届学生会学生常任代表7人、学生会主席团5人,选优配强青年工作班子,大会上,校党委书记听取了团委及学生会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并对团委及学生会下一年度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新的一年里校团委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深化共青团改革,荟聚青春新动能。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引领的方式方法还需创新,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的思想引领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难以满足青年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是基层团组织活力不足,部分团支部活动开展不积极、不主动。一些团支部在组织活动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形式陈旧,内容单调,难以吸引团员青年参与。

三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还需加强,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目前的校园文化活动虽然丰富多彩,但缺乏品牌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有限。

四是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还需完善,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在组织管理、评价考核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创新思想引领方式方法,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运用新媒体等手段,提高思想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的调研,了解青年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领活动。运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引领活动,提高思想引领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

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指导和管理,规范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对基层团组织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激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

(三)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和设计,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和文化底蕴,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加强对品牌活动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四)完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对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指导,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建立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对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2024年我校团委在思想引领、组织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学校的发展和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E-mail:
作者:
编辑:王雯雪
上一篇:共青团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委员会简介
下一篇: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团委2023年工作汇报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思雅路8号
纳税人识别号:52520000090327188H
黔ICP备200026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