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校新闻 >> 正文
[学校新闻] 我校与贵州播雅书院“问道阳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育工程”启动仪式召开
来源: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作者:  编辑:党群工作部  日期:2021-11-30  点击率:2782  [我要打印]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新闻网讯(供稿/供图党群工作部)1128日下午,我校与贵州播雅书院共同打造的“问道阳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育工程”启动仪式在我校阳明书院召开。校长(首席治校专家)唐建荣教授和贵阳播雅书院院长石行代表学校与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问道阳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育工程”的启动是我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校软实力,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的重要举措,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此次活动得到了省厅市、贵州高校、贵州专家学者以及花溪区等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省人大原副主任杨光林、傅传耀,政协原副主席班程农,著名文化学者、贵州绿色发展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省委原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李裴,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令狐彩桃,贵州民族大学校长王林,著名文化学者、省儒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贵阳孔学堂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索晓霞,省黔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宏,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何京,花溪区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晓娟,以及光明日报贵州站、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代表出席了启动仪式。学校执行董事邱军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会议,学校副董事长谢田凯主持会议。

启动仪式在苗族歌唱家阿幼朵和贵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歌唱家穆维平悠扬婉转、优美动听的歌声中开始。谢田凯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专家、企业家和嘉宾。

在全体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启动仪式举行了阳明书院的揭牌仪式和首席顾问、大德师、顾问、德师的礼聘仪式。

唐建荣教授代表我校致辞并向莅临此次启动仪式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和嘉宾表示衷心感谢。唐建荣在致辞中道出了我校作为理工科为主导的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和思路,与播雅书院共同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育工程”的初衷和目的。一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到国民教育始终,民办高校在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责无旁贷;二是泰豪集团文化、学校校训与阳明先生所倡导的责任和担当的思想一脉相承;三是与贵州播雅书院合作,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信赖。贵州播雅书院是贵州第一家获批省级文化书院,也是全国十五家省级书院之一,播雅书院用文化实力展现了传统书院的风采;四是泰豪集团重文化、重教育,不仅投资举办了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还投资修建了贵州高校独一无二的阳明书院,泰豪集团董事长黄代放先生支持学校像打造学科建设一样投资打造阳明书院文化品牌,为我们今天的仪式和今后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五是通过“问道阳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育工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让阳明书院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展示基地、培养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高校阳明文化学术交流平台、全国高校阳明文化学术交流平台、贵安大学城大学生读书会基地、礼仪培训基地。

贵州播雅书院院长石行代表书院发布合作宣言。他将阳明文化和播雅书院的发展结合起来,深有感触:“没有阳明先生和历代先贤们,就没有今天这样一个阳明书院;没有母校的谆谆教诲就没有我的发展;没有与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就没有一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局面;没有与会人员共同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贡献,就没有我们共同的事业。感恩母校、感恩领导的支持和同行的帮助、感恩阳明先生、感恩时代。”

著名文化学者、贵州绿色发展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省委原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李裴发言指出:“我们相约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时代、要着力办好大实事,奔向大光明。今天这个活动就是办实事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实事办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好,弘扬好,我们要走前列、作表率、争先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省人大原副主任杨光林讲话强调,“今天的活动创造了高校与传统书院合作的典范,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跨域结合的创举,这个形式值得发扬广大。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教育是民族发展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5000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做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到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后继有人、源远流长。”

据悉,阳明书院建成后,每月都要举办大学生读书会,每季都有较高水平学术讲座,每年都有高水平的学术论坛交流。除此之外,还面对社会服务,为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乡村振兴、中小学教育、企业培训提供服务。同时,还将努力创造条件,为东盟教育周服务,让阳明文化远播东盟。

 

高校代表、专家寄语:

 

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令狐彩桃寄语:

贵州大学与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血脉相连、文化相承。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的前身是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是贵州大学牵手泰豪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高等院校办学新机制的有益尝试。今年8月,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转设为贵阳信息科技学院。

今天,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举办“阳明问道”系列活动,是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围绕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探索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积极表现,也是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积极承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责任的重要体现,更是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办学实力与日俱增的华丽展示。

祝愿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与贵州播雅书院密切合作,深入研究、广泛传承阳明文化,创新文化活动方式,深挖阳明文化的学术内涵、历史价值、时代意义,涵养阳明文化的思想精髓,并快速推动成果转换,反哺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步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

祝愿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能够知行合一创大业,践行建立阳明书院的初心,按照设计图、规划线,勇闯“高校+传统文化”的发展新路,承担好传承、弘扬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努力将阳明书院建设成贵州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贵州大中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教育基地。

祝愿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能够广开合作之路,广圈阳明文化好友,不断加强对外合作,携手更多的专家学者,不断推陈出新,把阳明思想挖掘好、整理好、弘扬好,办好办实贵科阳明文化学术品牌。

著名文化学者、贵州儒学研究会会长、中华文化书院荣誉院长张新民寄语: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是王阳明个人思想与人生的转折,从而以此为基础形成了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并成就了阳明的人生成就。同时,它又是贵州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转折,阳明及其在黔弟子所形成的“黔中王门”创立了贵州地域文化的独立学派。不仅如此,它还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开辟了阳明心学新的思想文化时代并广泛影响海外。阳明心学的核心,在于从“心即理”出发进而“知行合一”并达致“致良知”。它既是思想文化的全新创造,也是身体力行的践行之学,将“良知”从个人开始再推及整个社会。从实践的角度看,它推动个人的人生不能背离良知的轨道。同时又超越个人,关怀天下从而明明德于天下,形成社会良知的彰显。

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会会长何京寄语:

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是一片人文汇聚之地,从这里往西南方向几公里远的石板镇,明末清初的大学者大诗人吴中蕃先生就出生在这里;往东南方向十几公里黔陶乡骑龙村的周渔璜,是清代重要文化典籍《康熙字典》主要篆修者;还有青岩镇的赵义举,是西南地区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往北边九湾乡的姚华,清末民初享誉中国文坛画苑,在诗、文、词、曲、碑、音韵诸学艺造诣高深,誉满京华……站在这块土地上,抚今追昔看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我们在这里启动事业是把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和弘扬文化的时代使命扛在肩上。

我想,书院和高校的合作,主攻方向不是学历教育范畴的课程教育,而是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和践行传统文化当代价值,在乡村振兴的实力背景下使传统文化道德约束功能心灵教化功能等焕发生机,提振乡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面向社会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播出去。今天我们处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新时代新时期,处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的历史起点上,愿大家一起努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化育工程取得好成绩形成好经验,为多彩贵州在添上靓丽的一笔。

贵州省黔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宏寄语:

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最重要的是人才这块的传承工作,好的文化一定要有传承人。我们要在学校里面进行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承和发展,因为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人受西方的文化冲突很大,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了解、不热爱,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花溪区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晓娟寄语:

花溪,一块钟灵毓秀,地质优美,人才聚集的宝地,今天我们欢聚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共同思考贵州教育发展的问题。在今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以新型教育方式为抓手,着力打造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创业文化,我们要携起手来,继续讲好花溪故事,向优秀传统文化发力,为贵州人才培养打下稳固的基石。

 

 

 

E-mail:
作者:
编辑:党群工作部
上一篇:[学校新闻] 退伍不褪色,复学展新姿
下一篇:[学校新闻] 学校联合贵阳市南明区人武部召开征兵工作协调及优抚政策座谈会议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思雅路8号
纳税人识别号:52520000090327188H
黔ICP备20002667号